为积极响应“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”号召,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,7月8日-11日,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“乡驿云帆”电商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,奔赴海南保亭、琼中、五指山等地开展为期4天的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。
团队扎根特色产业一线,通过直播助农、校地联动、产业调研等方式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,让青春力量在田间地头、直播间里绽放光彩。

红毛丹里藏“甜蜜”:热带佳果香飘全网

在保亭红毛丹种植基地,实践团成员的吆喝声透过镜头传遍全网。“这颗红毛丹要经历‘一年开花、四年养果’的匠心培育,酸甜爆浆的口感藏着果农四年的坚守!”镜头前,实践团成员钟兰的直播话术里,既有果实的生态特性,更有乡村振兴带头人陈波带领100多户脱贫户深耕产业的故事。

针对红毛丹“线上销路窄”的难题,实践团打出“双线组合拳”:电商专业学生用镜头捕捉红毛丹的饱满果肉与种植细节,结合“四年养果”的培育历程设计情感化直播脚本。当镜头里果农采收的忙碌身影与“匠心种植”的故事交织,直播间互动量激增。“你们懂网络,我们懂种果,联手就能让好日子更甜!”陈波看着攀升的订单数据,笑意里藏着对青春力量的认可。
咖啡香里育“新才”:校地破解人才困局

琼中飞瀑山咖啡创始人的一句“直播要控节奏、做互动、盯数据,一个人根本扛不住”,道出了当地农产品电商的共性困境——专业人才短缺。对此,实践团与企业迅速构建“双赢”合作:企业开放直播账号与实操场地,高校输送学生参与实战,通过“初级练流程、中级强运营、高级精转化”的阶梯式培训,既为企业培养“即插即用”的运营人才,也为学生搭建从课堂到职场的过渡平台。


飞瀑山咖啡馆的直播间里,学子们的成长肉眼可见:从最初紧张忘词,到在当地主播指导下结合热带雨林生态优势讲解咖啡豆特性,用“先苦后甜”的口感描述勾起观众兴趣,配合限时秒杀活动拉动下单。“直播不只是卖货,更是在传递琼中咖啡故事。”实践团成员的感悟,正是“学以致用”的生动注脚。
多元模式探“新路”:电商激活乡村活力

在山有居民宿,他们与运营方探讨 “农业 + 文旅 + 研学” 的电商融合模式:线上通过短视频展示茶园风光、民宿体验,线下邀请网友开展研学,以体验式消费推动产品直达用户,形成 “引流 - 体验 - 复购” 的闭环。

在 “青春小店” 奥雅黎苗服饰店,他们探索“非遗 + 电商” 模式为黎苗织锦服饰的推广出谋划策,助力老手艺变成 “新饭碗”,让乡村产业在电商赋能下焕发青春活力。
非遗茶香融“新意”:青春赋能乡村发展


走进五指山,实践团的脚步既踏响了非遗传承的新节奏,也踩准了茶香飘远的新路径。在“布黎布舍”非遗文创工作室,返乡大学生陈孟丽将黎苗服饰文化融入文创设计的实践,引发团队共鸣——他们随即设计“线下体验研学+线上直播带货”模式,用“黎锦纹样藏着方言密码”的故事打动消费者,还优化宣传关键词,突出“天然染料环保理念”,让千年非遗通过电商走进现代生活。


茶香氤氲的水满乡,650亩生态茶园里藏着电商助农的另一番景象。实践团浸式体验“从茶山到茶杯”的全链条:触摸百年古茶树、俯瞰茶海、观赏茶艺、聆听创业分享。针对鹦哥景红茶企“跨境电商出海但线上宣传不足”的痛点,团队创作“雨林深处的东方茶韵”系列短视频,展现古茶树生态与制茶工艺,助力茶香飘向海外。



在祥蓝迷手工茶作坊,创始人钟斐秋坚守手工制茶30年,认为这能“守住老手艺,传递手心温度与情怀”。她运用线上渠道拓展市场,却面临“小作坊难获批生产许可证、短视频访问流量低、抖音直播常违规遭封号”等困境。实践团现场优化账号简介,突出“五指山手工茶+传统工艺+雨林韵味”标签,规划“手工制茶全流程”系列内容,以实景直播替代硬推销,还引入AI辅助创作,让“手心温度”的手工茶被更多人看见。
劳模传经启“新思”:特色产业尽显生机


在保亭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,海南省劳动模范、80 后返乡创业者宋海漫分享了 “电商 + 农业” 实战经验。2013 年放弃北京高薪返乡的她,以 “公司 + 合作社 + 农户” 模式推动保亭热带农产品触网,让“流量”变“销量”,助力“土特产”走出深山,变身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。
实践团现场观摩主播龙龙带货,学生们感慨:“龙哥说直播靠临场反应和真诚沟通,这比课本案例生动多了 —— 电商助农真是扎根乡土的‘苦功夫’。”

从保亭的红毛丹园到琼中的咖啡直播间,从五指山的黎锦工坊到茶香满溢的山乡,“乡驿云帆”实践团用专业与热情证明:乡村振兴的舞台上,青年既是参与者,更是赋能者。如今,校地共建的长效机制正在落地,引才政策为青春扎根铺路,更多“电商+乡土”的故事正在续写——这便是青春力量写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。
初审:王钧遐
复审:赵爽
终审:梁其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