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7日,国际贸易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“追光队”在王钧遐、叶祖来老师的带领下,赴海口三江镇茄苪村深入基层党建现场与乡村产业一线开展调研。
村委会里的“红色答卷”
党建引领下的蜕变与突破方向
追光队首站抵达茄苪村村委会,乡村振兴工作队干部赵会达老师热情接待。村委会陈列室中,新旧对比的照片与翔实数据勾勒出村子的发展轨迹:曾经贫困落后的茄苪村,在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下,创新“党支部+合作社+贫困户”模式,带领村民建起莲雾基地与鹿鸣庄园,成功转型为远近闻名的“莲雾村”,村民收入显著提升。这一成果是“赓续红色血脉”在基层的生动体现。


产业实地
“致富密码”与技能赋能空间
在赵老师指引下,团队走进3000亩莲雾基地。虽过丰收季,村民仍在修剪枝条、改良土壤,为下季结果忙碌。这片基地是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模式的成果,红宝石莲雾因品质优良畅销省外,展现出强劲潜力。
然而,台风“摩羯”导致果树减产,保果率低更是当前核心难题——风雨或采摘技术不当都会造成果实脱落。这一困境让团队意识到,产业发展既需“抱团发展”的红色智慧,更需专业技能支撑。结合高职教育特色,团队可在农技培训、保果技术改良等方面探索帮扶路径,用技能为产业发展“护航”。




图书馆里的“微光照亮”
技能实践中的红色初心
实地调研结束后,实践团队来到村委会图书馆,分工协助,着手将馆内的3000余册书籍分类整理上架,让每一本承载知识的书籍都找到合适的位置。这看似简单的劳作,却是团队将“汲取奋进力量”落到实处的体现——用细致耐心的行动,为村民打造整洁有序的阅读空间,让知识的光芒更好照亮乡村角落。这份初心将激励着团队在助力基层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前行。


一天的调研让团队对红色力量与实践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悟:茄苪村从贫困到致富的蜕变,正是“赓续红色血脉”在基层的鲜活印证,村民们在基地里的深耕更彰显着“奋进力量”的生生不息。破解当前难题,既需要以红色基因筑牢精神根基,更需要用专业技能破解实践难题——这恰是“高职技能点亮基层实践路”的核心意义。

下一步,追光队将带着调研中捕捉到的痛点与需求,结合学院专业特色,持续深挖红色引领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。让青春的智慧与技能,真正融入基层发展的肌理,在传承红色血脉的实践中,书写属于青年的担当答卷。
初审:王钧遐
复审:赵爽
终审:梁其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