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检点,一些大学生因为心理不健全,导致一系列的恶性事件不断见报,如当年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,某大学发生杀害情人后又自杀事件……面对日益增多的恶性事件,人们不禁要问——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?而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,又该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开阔,明朗?对于这些,各界人士有不同的标准,而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校园,该如何让自己去适应这个小社会呢?

首先,我们要认识到自己不能突破的心理障碍,然后才能加以改正。
一、自卑心理。
自卑是在人际交往中最大的天敌,悲观,忧郁,孤立自己,不敢与人交流,性格较为内向,认为自己不如别人,不喜欢融合在集体里面。形成这样心理,有很强的心理与生理上的缺陷,所谓金无赤足,人无完人,学会积极与人交往,增强自信,任何一个交际高手都不是天生的。

二、孤独心理。
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友,孤独是一种与世隔绝,无人与之进行交谈或者思想交流,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。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,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,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、交际和生活。这类人是有性格过于自负、自尊和自傲引起的。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,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,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,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!其次要克服自负、自尊和自傲的心态,积极参加交往。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、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,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!

三、嫉妒心理。
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,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、学习、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、自惭、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。特点是:对他人的长处、成绩心怀不满,抱以嫉妒;看到别人冒尖、出头不甘心,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。嫉妒还有一个特点:就是没有竞争的勇气,往往采取挖苦、讥讽、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危害。这种心理严重阻碍了人的交际能力,甚至造成人格上的扭曲,有嫉妒心的人应多从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上下工夫,多转移注意力,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,采取正当、合法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。

四、报复心理。
所谓报复,是在人际交往中,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、怨恨的方式。它极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。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常发生在心胸狭窄、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。据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:报复心理的产生不仅同个性特点有关,而且与挫折的归因和环境有关,报复常常以隐蔽的形式进行。因为报复者常常以弱者的身份出现,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开的反击能力,所以只有采取隐蔽的方式来进行报复!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莫大的阻力和压力。想改变这种心理,需要提高报复者自身的自制力,要反思报复结果的危害性,学会宽容。俗话说: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嘛!

五、异性交往困惑。
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。 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。有一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,与异性交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性交往困难的多,以至于不敢、不愿、甚至不能和异性交往。这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,部分大学生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,从而把友情幻想成爱情。大学生的年龄本来就是一个情愫迸发的年龄,对异性的渴望本是正常的事。有的还因为承受不了感情的伤害而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,这样就扭曲了朦胧情愫的本质。要摆脱异性交往的困惑,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,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,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男女同学建立自然、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,其次要讲究分寸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!

您有不开心的心事吗?
您有想不通的事情吗?
您觉得自己有什么困惑吗?
没关系,这些都是年轻的我们会遇到的?
只要你愿意敞开心扉,我们愿意成为您心理交流的朋友。
